
近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由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联络部、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联合主办的“科技创新成果展暨项目成果发布会”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成功举办。
海峡院项目成果发布现场
中国残联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周远翔,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福星,厦门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总工程师、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吴志伟,厦门市科技局社会科技处处长庄如真,中国(厦门)国际投资促进中心联络处处长曾文利,清华海峡研究院党支部书记、财务总监张克忠等领导,以及来自医工交叉、新能源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参会并参观成果展。与会嘉宾一致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各方将继续依托清华海峡研究院这一高水平平台,深化产学研医协同,共同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海峡院科技创新成果展位
清华海峡研究院在本届投洽会B1 “预见未来”馆设置独立展位,集中展示了海峡院依托清华大学科研力量,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12项成果,涵盖无人机、医工交叉、智慧医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等多个热点领域。此外,海峡院邀请部分项目的专家学者举办项目成果发布会,为投洽会观众现场带来相关项目的前沿进展。活动同期还举行了清华海峡研究院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康复中心",以及清华海峡研究院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肿瘤AI诊疗研究室"的签约揭牌仪式,以“医工结合”的科研模式,助力“科技助残”和“健康中国”战略。
海峡院获颁“投洽智汇之星”称号
清华海峡研究院的创新实力与发展潜力在本届投洽会再次获得高度认可,获颁“投洽智汇之星”荣誉称号。海峡院选送的4个项目:微型介入人工心脏泵、新一代成像技术——光声成像技术、肿瘤AI诊疗——单细胞多组学分子成像设备和智能无人机,从4000余个境内外优质项目中脱颖而出,全部入选《预见未来优质项目手册》。清华海峡研究院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嘉宾致辞
清华海峡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电机系长聘教授周远翔在欢迎辞中首先回顾了海峡院十年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研究院在医工交叉、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项目进展,并特别表达了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并共建中心/研究室的欢迎。他表示,在国家政策支持、校地协同创新和社会各方参与下,海峡院有信心在未来十年推动更多清华科技成果在福建和厦门落地转化,期待与各界深入交流合作,共同加速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携手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残联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吴世彩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是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此次合作既是落实中国残联与清华大学战略协议的具体举措,也是响应国家科技自强战略的重要实践。双方将共建研发平台,聚焦脑机接口、智能辅助器具、3D打印等前沿领域,加快康复产品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走向市场,并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打造医工交叉融合示范项目。吴世彩书记指出,此次合作不仅是机构间的强强联合,更是科技与康复融合的创新探索,双方将共同构建国际化的康复科技高地,助力中国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福星分享了医院与海峡院共建“肿瘤AI诊疗研究室”的战略规划。他表示,此次合作将充分整合医院优质临床资源与清华尖端科研能力,致力于破解肿瘤诊疗难题,推动创新技术临床应用,并为厦门培育更多“医学+工程”复合型人才。
二、签约揭牌仪式
海峡院医工平台王苏亮秘书长介绍相关合作背景
清华海峡研究院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康复中心"的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峡院科技创新部主任、医工平台秘书长王苏亮着重介绍了相关合作背景,指出此次合作是响应党的二十大关于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部署、落实清华大学与中国残联国家层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实践。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作为我国唯一的三级甲等康复专科医院,集医疗、科研、人才培养于一体,拥有深厚的临床资源与行业权威。清华海峡研究院则依托清华大学顶尖的科研实力与高效的创新孵化体系,致力于前沿科技的转化应用。双方将强强联合,聚焦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智能辅具等全球康复科技前沿,共同推进关键技术研发、临床测试与产品普及,旨在打造一个集康复医疗、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创新高地,真正将“科技助残”落到实处,为增进残疾人福祉、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双方签约代表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共同为智能康复研究室揭牌,标志着这一重要合作正式启动。
清华海峡研究院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共建"智能康复中心"的签约揭牌仪式
随后举行的是清华海峡研究院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肿瘤AI诊疗研究室"的签约揭牌仪式。作为闽西南领先的三甲医院,厦大附一实力雄厚,稳居全国百强医院行列,这为合作奠定 “顶天” 的坚实基础。而清华海峡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研发与产学研协同方面经验丰富,能为项目提供顶尖技术支撑。双方此次合作,以 “立地” 为落脚点,扎根厦大附一丰富的临床场景,将医生诊疗中的 “痛点” 转化为科研 “课题”,让创新成果真正服务于患者诊断与治疗。
此次 “顶天立地” 的战略合作,既是双方践行 “科技兴院”“创新驱动” 理念的生动实践,也为医疗行业 “医工交叉” 发展注入新活力。双方将采用“医工结合”的科研模式,实现从临床需求到技术发明的精准对接,重点围绕肿瘤AI诊疗设施设备的研发、生产与临床应用,并开发基于测序和成像的单细胞多位点前沿检测技术。
展望未来,基于清华海峡研究院与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文化与基层健康中心的既有合作基础,三方拟共同推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三甲赋能、数智技术提升基层医疗能力”领域的深入合作,将有力推动肿瘤诊疗向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并将先进技术辐射至基层,为“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坚实力量。
清华海峡研究院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建"肿瘤AI诊疗研究室"的签约揭牌仪式
三、项目成果发布会
清华海峡研究院智能无人机实验室主任丁青青老师带来“清华大学电机系及清华海峡研究院无人机技术成果介绍”。实验室依托厦门经济特区政策优势和清华大学技术积累,致力于无人机技术的提升、定型与产业化,打造先进无人机品牌及深度场景应用解决方案。丁青青老师指出,实验室主打产品复合翼无人机成功融合垂直起降与固定翼平飞的双重优势,整体性能已达到产品级水平。在技术层面,团队不仅实现了高级战术飞行动作、多机协同编队飞行等关键技术突破,更攻克了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应用难题。其特别强调,团队始终坚持"需求定制"的特色发展路径,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从技术开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目前,团队正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清华海峡研究院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中心副主任蓝敏涛发布了“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和“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两个项目成果。中心以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国家战略为支撑,通过价值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蓝敏涛老师指出,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中,团队以晋江围头村为示范,创新打造"围头新娘"主题文化街区,培育在地村民自主运营模式,项目荣获省级排名第一,相关文化节目在央视播出。在"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方面,项目已从福建推广至全国多地,通过建立区域要素交易平台,在福鼎市促进九十多亿助农贷款,创新构建“12321”市场体系,获省委改革办和中央民政办创新案例认可,形成可全国推广的“海峡院方案”。
清华海峡研究院国际医疗技术创新转化中心主任赵磊发布了“‘如意’手持达芬奇腹腔镜手术器械”和“一次性使用活检钳”两个项目成果。中心专注于为一线临床医生及创新项目提供从概念到商业化的全方位支撑,加速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赵磊老师指出,“如意”手持达芬奇腹腔镜手术器械实现器械头部360度任意旋转,达到与达芬奇机器人相同的操作自由度,大幅提升手术精准度同时降低成本,目前已进入注册阶段。一次性使用反向活检钳采用独特“反向开合”设计,解决ERCP胆管病灶采样难题,临床试验成功率从40%提升至100%,显著提高采样成功率和组织完整性。其强调,海峡院已建立完整医工转化体系,为临床创新提供全流程支撑,助力打造民族医疗品牌。
清华海峡研究院肿瘤AI诊疗研究室主任高军涛老师带来“单细胞多组学分子成像设备”项目成果介绍。研究室团队源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其自主开发的基于智能成像的组学技术曾荣获2023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及2024年美国硅谷国际发明展银奖。高军涛老师指出,该技术可弥补基层医院相关检测设备空白,显著降低疾病发现即晚期的概率,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团队创新采用短链荧光标记技术,大幅提升DNA断裂检测精准度,解决了现有设备通量低、效率不足的痛点。该项目已完成多轮融资,正积极推进二类医疗器械认证,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肿瘤早期诊断提供国产化高端设备解决方案。
清华海峡研究院大数据中心AI for Medicine研究室特聘研究员张湛带来“DUCG智能医疗云平台”项目成果发布。张湛老师介绍,DUCG是我国原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基于因果知识驱动构建的智能医疗云平台以患者主诉症状为切入点,实现跨科室智能诊断,并提供透明可解释的诊断理由。该平台真正做到了"可审核、可监督、可追溯、可信赖",目前已在全国多地各级医疗机构上线,服务超300万例真实患者。其特别强调,平台能有效提升医生诊断决策水平和效率,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已成功筛查出多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复杂疾病,为紧密医共体建设提供了可靠的AI技术支撑。该项目入选清华大学重大研究项目,牵头制定了人工智能全科医疗辅助诊断系统团体技术标准。
四、科技创新成果展
海峡院科技创新成果展现场图片
新一代多模态光声/超声生物医学影像系统
创新医疗器械
单细胞组学分子智能成像设备
复合翼无人机飞行平台
县域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解决方案
DUCG智能医疗云平台
全部参展项目:
1 新一代多模态光声/超声生物医学影像系统
2 药物警戒系统
3 创新医疗器械
4 微创轴流介入式人工心脏
5 光子计数X射线探测器
6 单细胞组学分子智能成像设备
7 远程智能运动康复系统
8 仿生骨材料
9 复合翼无人机飞行平台
10 数智能源系统规划与调控平台
11 县域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性解决方案
12 DUCG智能医疗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