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赴清华海峡研究院参观座谈
来源:
日期:2019-09-25
2019年9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参观清华海峡研究院。

       2019年9月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原市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参观清华海峡研究院。在海峡院未来科技馆,黄奇帆听取海峡院常务副院长郭樑关于研究院科技创新生态与五大板块重点项目的介绍,充分肯定海峡院在科技创新服务与促进两岸融合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在座谈环节对研究院功能与发展提出具体建议。

 

 

    他表示,海峡院在项目源方面应突出清华特色并加以选择,将两岸清华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原始创新成果有所选择地转化为生产力。可根据自身孵化项目的不同专业设置相应的工具性平台(例如芯片检测),服务吸引各方研发团队,形成集聚效应。

 

 

    海峡院应利用两岸优势,借鉴美国硅谷成功经验—拜杜法案(“三个三分之一”,即投资者、发明人、转化者)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专利制度,依托专家顾问对两岸清华科技成果项目进行选择后,面向社会公示,促成转化者与发明人在海峡院平台上签约,并参照拜杜法案使各方得到利益。

    同时,海峡院通过两岸清华资源网罗一批国家及福建省投行、私募与风投机构形成战略同盟,定期将对项目进行推介、投资,作为项目早期的资金来源。明确定位功能,将两岸清华大学各院系原始创新的成果(0到1),在研究院平台上转化成长(1到100),进而形成大规模的独角兽企业落地厦门(100到100万),并通过与金融机构、开发区等建立金融同盟军,助力孵化企业完成融资最终上市。

 

 

    他强调,海峡院要继续立足厦门,依托各方资源搭建知识产权等孵化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完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形成良好营商环境并走向国际化。期间也要注意避免短期投机行为,注重中长期帮助企业成长;通过清华校友、持续服务等手段有效增强信任,避免出现个别企业在融资后的不负责行为,形成良性循环与发展。

    黄奇帆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开放投资环境的重点应从贸易、进出口流量向制度和规则开放转变。海峡院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作为对制度创新的有益探索是成功的,未来可借鉴台湾地区与美国的先进经验,以两岸清华为特色,聚集社会各界精英、资源,形成独一无二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进我国知识产权体系立法与进一步提效。

 

 

    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王跃平、清华海峡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汤云柯、知识产权中心主任张奕轩、科技创新部主任涂丛慧陪同出席。

 


 

延伸阅读:《拜杜法案》由美国国会参议员Birch Bayh和Robert Dole提出,1980年由国会通过,规定凡是使用政府科技或企业资本投入产生的成果,其知识产权获得的收益“一分为三”:1/3归学校或公司,1/3归研发团队,1/3归负责转化成果的中小创新企业。拜杜法案对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立法加速了发明进入市场的步伐。1978年,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拜杜法案》出台后,这一数字短期内翻十倍,被《经济学家》杂志评为美国过去50年内最具代表性的最有激励性的一个立法,是美国从“制造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