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23日,由中国辐射防护学会主办,中国辐射防护学会教育与科普分会、清华海峡研究院(厦门)承办,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协办的“21世纪初辐射防护论坛”第十六次会议 — 辐射、影响与公众研讨会在厦门顺利召开。来自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业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核能与核技术应用单位等近300名专家、代表参加了大会。
中国辐射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副理事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森林,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张金涛,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长杨华庭,福建省环保厅副厅长黄书林,海峡院副院长曹黎明等7位领导出席会议。
大会现场
本次论坛以“辐射、影响与公众”为主题,邀请了核与辐射、新闻与传播以及辐射安全部门等多个领域16位专家学者,针对辐射及其影响、公众认知等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同时结合收录会议论文集、海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与分享。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摘要126篇,经专家初审及学术委员会评审后,会议论文集收录101篇。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
潘自强院士在题为《公众传播中的核与辐射安全认识误区及辨析》的报告中,对核与辐射安全的科学基础及基本概念进行了阐释。他提议在大学和各种培训教材中,要清楚地描述和避免误用“有效剂量和集体有效剂量”等辐射防护基本概念,在各种法规和标准中,应准确地界定核与辐射设施的分类,在媒体报道和公众沟通中,应科学准确描述切尔诺贝利等事故的影响,避免产生传播误区。
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刘华
刘华副部长在题为《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报告中指出,核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决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完善核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全面构建新时代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不断提升核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加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两个“现代化”建设进程,确保核与辐射安全万无一失,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论坛的其他14篇报告分别为:刘森林(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辐射防护体系的道德基础》、贾峰(环保部宣传教育中心)《新时代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的对策研究与实践探索》、任晓娜(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我国提高公众核能接受度的工作现状及展望》、金兼斌(清华大学)《公众对争议性科技的风险认知和态度形成》、蒋建科(人民日报社)《从媒体角度谈公众沟通技巧》、商照荣(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福岛核事故后环境影响跟踪研究与分析》、郭秋菊(北京大学)《<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面向大学生的通识教育》、肖德涛(南华大学)《基于人才培养平台的核科普教育》、王晓峰(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从涉核“邻避”事件看我国涉核项目社会风险的防范与化解》、孙全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阳江高本底地区辐射研究进展》、俞冀阳(清华大学)《核能公众沟通中的心理学》、陈凌(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从杞县卡源事件看公众沟通问题》、戴文博(环保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核与辐射事故下的公众沟通》与房超(清华大学)《涉核不实信息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专家参观海峡院展架
嘉宾参观海报展示的论文并讨论交流
会议闭幕式上,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刘森林总结了本次论坛形成的会议建议。中国辐射防护学会秘书长杨华庭对学会近两年发展情况和未来工作计划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向所有关注、支持和推动论坛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大会合影
本次会议的召开将对我国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应对公众质疑,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全社会放心、人民群众安心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